【文旅融�

参加人数
:0人
活动类型
:文化鉴赏
活动对象
:衡水市全体市民
报名方式
:线上参与
活动日期
:2020年04月20日 00:00:00-2020年04月27日 00:00:00
活动地点
:衡水市图书馆

活动详情:

武强年画是河北省武强县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而得名,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武强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经过历代艺人的苦心经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流派,其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武强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美好期望。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考察武强年画博物馆时挥笔题词:“应说年画百家好,自是武强天下雄”。  2006年,武强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武强历史上曾属深州,《深州风土记》载:“武强地瘠人贫,物力稍绌,民往往画古今人物,刻版集印五色纸,入市鬻售,悦妇孺。其事至鄙浅,然颇行远……”由于武强年画是在农耕社会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艺术,被历代官方视为“粗俗”、“鄙浅”之品,故被排除在艺术史册之外;又因它是一年一度的节俗时令装饰品,制作上以价格低廉的毛头纸为主,农家买去张贴在房舍墙壁或门窗、粮囤、炕围等处,大都是一年一换,很少有人保存或使用多年,因而很难从多方位找出其准确的历史起源。但从武强年画博物馆抢救、收藏的大量武强民间年画古版、资料考证以及文化考古和国内美术界专家印证,武强年画历史可上溯到宋元时期。

武强年画博物馆内现收藏一件《盘古至今历代帝王全图》年画,从画面与标题对照分析看,全图上最后一位皇帝的造像到元太祖铁木真(1206—1368)为止,因此,标题的“至今”即元太祖年间,以此推断,它的祖版应绘制于元代初年。

据武强县南关范氏族谱记载,武强年画真正形成规模生产当是明代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大批移民到武强,其中有在山西“经画务”的范应龙后代。他们到武强后与当地艺人协作,大力发展以神马、对联为主的画业,有力地促进了武强年画艺术的提高。许多画业作坊还先后聚集到武强县城内营业,取长补短,相互影响,使武强年画逐步走向规模发展。

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1662—1820),武强画业进入鼎盛时期。县内年画作坊星罗棋布,全国各地还设有180多处年画印刷点和批发庄,年印刷量达一亿对开印张,畅销国内18个省份。民间歌谣“山东六府半边天,比不上四川半个川,都说天津人马厚,不如武强一南关。一天唱了千台戏,找不到戏台在哪边。”形象地描绘出武强画业当时的繁荣景象。

到晚清、民国,直至1937年日寇侵华“七·七事变”,武强年画一直是誉满民间,兴旺发达。除县城南关画业一条街有字号可考的画店144家外,还有60多个村庄开办有年画作坊,并产生了县城最著名的“宁泰、泰兴、天玉和、万兴恒”四大家和农村“祥顺、德隆、东大兴、大复兴”等八大家有影响的画店,年画也形成了适合民间欣赏习俗的多种表现形式。

日寇侵华,烧杀抢掠,武强年画遭受灭顶之灾,许多珍贵画版毁于一炬,众多画业作坊相继倒闭。然而,作为冀中革命老区的武强,此时却又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迎来了国内其它年画产地不曾有过的一次历史机遇,即年画美术史上的一次新创举。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美术系及北平、天津的进步画家响应毛主席关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号召,积极奔赴革命老区武强,与武强年画艺人结合,成立了“冀中年画研究社”,后冀南木刻团的画家也到冀中与其汇合,形成新木刻与民间传统艺术结合的一支劲旅。江丰、古元、彦涵、王朝闻、罗工柳、阎素、吴劳等一大批艺术家,深入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在继承民间年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同民间年画艺人郝云甫、陈文柱、张福旺、韩万年、肖福荣、李长江、任大黑、吴敏正、贾文栋、郭海、李印德等紧密结合,创作了多种反映时代生活的优秀作品。1938年秋,阎素借用武强年画套印方法制作的《打日本打汉奸》抗战门画,颇得群众赞赏。随之,以年画大红大绿、吉祥喜庆特点创作的《抗日光荣》、《立功喜报》等作品,也成为许多乡村政府带领群众向军烈属赠送的新年慰问品。这些作品有力地鼓舞了军民斗争士气,对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爱国救国、抗战杀敌,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此后,相继创作的《打日本救中国》、《保卫边区》、《开展民兵爆破运动》、《兄妹开荒》、《夫妻识字》、《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保卫我们的好日子》等一大批新年画,经过战火升华,把严肃的革命主题与传统年画的娱乐性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把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融为一体,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画面,生动地反映了边区军民如火如荼的对敌斗争、政治生活以及大生产、学文化、参军支前、土地改革等运动,对于团结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取夺革命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据记载,仅1946年10月到12月20日,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在战火纷飞和年画物资十分匮乏的条件下,仍刻印发行了新木版年画38万份,其中郝云甫的《逼上梁山》单幅画4978张,郝云甫、姜燕合作的《白毛女》灯方年画10978张,古元的《夫妻识字》单幅画3200张。1947年,周扬在晋察冀边区文艺座谈会上说:“去冬美术工作者与武强民间画业合作,创作了11种年画,销售近40万份,这可以说是美术运动史上的创举。”

经过革命战争的锤炼,武强年画艺人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了新的飞跃,为建国后武强年画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1954年,全县有9个乡、17个村恢复了画业生产,注册画店35家,出版品种109个。1956年,县手工业联社把木版年画生产组和个体户组织起来,成立了“远大画业合作社”,后改为地方国营武强画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武强画业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局面。1980年9月,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了“武强年画社”,授予了独立出版权,进一步促进了武强年画正规化、规模化发展。到2002年底,武强年画社共出版年画780种,发行6000多万张,两次荣获河北省美术百花奖和名牌优质产品奖,并有《大戳锤门神》、《海峡两岸倍思亲》等30多幅年画作品分获国家和国际大奖。2003年10月,武强年画被列入全国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6年,武强年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1月22日成功发行武强年画特种邮票一套4枚。


艺术风格

“南桃(苏州桃花坞)北柳(天津杨柳青)论画庄,农家年画数武强……”产生于燕赵大地的武强年画,出自北方农民艺人之手,带有燕赵人民粗犷豪放的风格特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经历代艺人的发展创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题材广泛 

从天到地,从古至今,从幻想到现实,武强年画题材丰富多彩,有神像、戏出、节俗年画、农事耕作、风趣幽默、娱乐百戏、历史典故、新闻时事、组字画谜、智力游戏、山水、人物、动物花卉、春宫图等,品类繁多,洋洋大观,美不胜收,成为农耕社会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

形式多样 

适应各地人们不同的风俗习惯、房间布局,武强年画分门别类“量体裁衣”,创造出门画、中堂、对联、条屏、贡笺、窗画、灶画、月光、炕围、桌围、云子、开条、斗方、灯方、扇面、绣样儿、张哒、册页、西洋镜 、博戏图等共计30余种,有讲究地张贴或应用于不同部位,满足了广大人民美化生活环境、寄托民俗愿望的多种需求。

构图饱满 

构图饱满首先是适应木版印制工艺的要求。因为木版年画全靠手工印刷,画版上若有大片空间,便会塌纸沾污画面,因此,艺人总是尽量把画稿画得圆圆满满,几无空闲,在无法补起的空间上,也是添加一些与主题相关、象征吉祥、发财之类的图案。或者在大片空地上加刻独立的“垫版符号”,这种丰满的画面有助于造成一种充实感,一种热闹气氛。也表达出人们希望生活圆圆满满的美好愿望。


微信图片_20200421103813.png

《上关下财》


造型夸张

武强年画在人物造型上大都是五短身材,夸张的头部重点表现眼睛,目语心声。注重表现不同人物的品格和气质,讲究“武将要威风煞气,文官要舒展大气,美女要窈窕秀气,童子要活泼稚气”。艺人笔下的动物更是大胆夸张头部的刻绘,有“十斤狮子九斤头”之说。

微信图片_20200421103855.png

《戳锤门神左》



微信图片_20200421103930.png

《戳锤门神右》



线条粗犷

 武强年画在绘稿上用线简练,线刻大刀阔斧,粗犷奔放,挺拔疏落,高度概括,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发挥刀味木趣的效果,呈现出古朴稚拙的艺术风格。也有一些作品阴阳结合、刚柔并济,以粗犷有力的线条区分大的轮廓结构,以委婉顿挫的线条勾勒细部装饰,通篇看去整体感强,既大气磅礴又细腻精致。夏天的味道,风轻无雨,只有骄阳炙烤着大地,连同我的思绪一起飘逸,一时找不到心灵的静谧,滚烫的红豆与炎热的思念在纯洁的心间热情的跳动。

色调鲜明 

武强年画印刷以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为基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通常神品为红、黄、蓝三套色,戏出花卉类则增加一个品红。因黄、蓝重叠可压出绿,黄和粉红重叠可压出桔红,粉红与蓝重叠可压出紫,这样,三套色版可印出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四套色版可印出红、粉、黄、蓝、绿、桔、紫七种颜色,收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微信图片_20200421104009.png

《花开富贵》



吉祥寓意 

武强年画常以谐音、喻义、象征等艺术手法装饰画面,即选定世俗认同的吉祥物为代表,表现人民大众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如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莲花、鲤鱼寓意“连年有余”,牡丹、花瓶寓意“平安富贵”等等。


微信图片_20200421104057.png

《连年有余》



图文并茂 

武强年画许多作品都配有简明诗词,语言朴素,通俗易懂,装饰画面,突出主题。题词多用四言、五言、七言或十言(三三四排列)句,读来朗朗上口,饶有韵味。寓教于乐,于乡土特色中透露出文雅情趣。 


 发扬光大

武强年画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备受青睐,多次在各种大赛中获奖并被文化部等机构授予多种荣誉。

在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中,武强年画《大戳锤》获金奖。在万博杯全国艺术之乡艺术精品展示大赛中,《大戳锤》、《小鞭锏》、《小戳刀》获三等奖。2006年《特种邮票武强年画长卷》参加“第二届河北省旅游商品大赛”,荣获银奖。在“2007迎奥运河北省旅游商品展示会暨第三届全省旅游商品大赛”中“百变屏风”荣获旅游商品大赛银奖。2007年11月,武强获“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贡献奖”。2008年借助北京奥运加强对武强年画的宣传与保护,开展了“2008迎北京奥运韩国民画邀请展”、“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书画摄影展”以及一些小展览。1993年,武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之乡”。武强年画2003年入选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十大试点,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强年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武强年画作出突出贡献的年画艺人十余人相继被评为民间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国家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近几年来,武强加大研究力度,相继开发了武强年画邮品、动漫片,编纂了《武强古版民间门画》、《中国武强年画艺术》、《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武强卷》等书籍,研究成果斐然。


微信图片_20200421104540.png

《雄鹰展翅》



微信图片_20200421104635.png

《母子虎》



武强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县,也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之乡”。武强年画博物馆是1985年建立的全国第一家年画专题博物馆。占地面积2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馆藏明清以来历代年画古版和珍贵资料1万余件。现有5个展厅和一个仿古年画作坊,使历代流传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雕版印刷术这一古老工艺得以很好地保护和传承。陈列共分六部分:(1)年画的源流与发展;(2)历史上的辉煌成就;(3)具有革命传统的近、现代武强年画;(4)目前年画发展的新格局;(5)各地年画呈异彩;(6)传统工艺作坊。整个陈列新颖别致,既富有新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民族、民间特色。

整个陈列新颖别致,既富有新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民族、民间特色。有较强的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既是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特殊场所,又是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艺术的前哨阵地 。

2009年1月,武强年画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30万人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