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衡水民俗】第十六期:泥模子

微信图片_20200331132848.png

模子是几十年前一种陶制的孩子玩具,有长方和圆形两种。圆形的直径多在五六厘米,长方形的长度也不过七厘米左右。背面是光板,正面是凹下去的阴刻,图案有戏曲人物如关公、赵云、武松打虎等;动物有牛、马、老虎、龙、鹰等;花卉则多为菊花、牡丹、荷花等。

模子深受男孩子的喜爱,是那时推车串乡卖泥人的小贩必不可少的货物,因为卖的快,在一些下乡卖杂货的推车上也能买到。男孩子之所以对这些模子情有独钟,就是能利用上面的图案再翻印成凸起的复制品,做复制品的材料是胶泥,每到开春解冻后,在村边的坑沟旁不时有三五成群的孩子背筐扛锨转悠着挖胶泥。胶泥也分好坏,最好的是大块狗头胶泥,松散的小块和片状的胶泥次之。刚挖出的胶泥是生胶泥,不能直接用,必须晾晒干透后,再用水洇湿做成泥团,然后在砖或平面硬物上反复用力摔,待摔到内外柔软一致、硬度适中后便可开始复制。复制时取一小团胶泥用双掌揉成圆形放在模子正中,用两个拇指轻轻按压,用力太过常常会把模子压破,在按压的同时将中间的胶泥向外捻伸稍出模沿即可,形成中间稍厚周边略薄,这样的复制品强度大不易破碎,完成这些后用条线一头叼在口中,另一头用手抻直把模子沿外的胶泥转圈拉掉,最后把胶泥轻轻揭下,一个完美的复制品便宣告完成。做成的复制品不能立刻在阳光下曝晒,那样会开裂或变形,需在阴凉处慢慢风干。一个模子一般连着复制几个后需要换模,因为复制多了模子会被胶泥洇湿、再做会粘模。

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些在脑海中记忆犹新的模子,除了在古玩市场的小地摊上还能见到外,余者无多。

刘现辉简介

民俗画家、漫画家。原籍河北赵县,现居衡水市。专注于童年记忆、民俗风情题材绘画。作品有“童年记忆”系列、“童年日记"系列、“漫画笑看人生百态”系列、“典故传说”系列等。在长城网开设《画说民俗》《漫画百态》专栏。为各地方志、著名作家作品配图。现专职于搜集挖掘整理各地民俗画创作。曾游历祖国及世界各地,深刻领悟到民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根源。

注:刘现辉画、邵宝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