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衡水民俗】第二十一期:修秤

图片1.png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的这首主题曲,开口便把秤定在了天地之间最公允的位置,可见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老式的秤主要由秤砣(古称权)和秤杆(古称衡)组成,权衡利弊即由此而来。还有秤毫、秤钩(或秤盘)。秤砣大多由生铁铸造而成,少有铜质或石头等材质做的。秤杆以多年的老硬木为佳,民间多用杜木、梨木、枣木,一些大商号、大药房为了显示名气,多选用紫檀、乌木等名贵木材定制,秤星皆为银丝镶嵌,以有别于民间的铜星秤。

修秤也叫兴秤、镶秤、星秤,是旧时七十二行中的一大行。修秤的工匠在做生意时不能吆喝,也没有响器,是属于“三不语”行业中的一个。每个修秤的工匠都有一杆特殊的秤,长二尺二寸,秤砣重一市斤,秤杆上虽有三个提毫,但只有一面镶有能称十二斤半的秤星。这杆古怪的秤据说是镶新秤时用来定标准与核对误差的,究竟有何作用,修秤的工匠从不对行外人说。

从前的老秤皆十六两为一斤,故民间有半斤对八两之说。相传当初造秤时古人认为:老天爷派天上的星星专门监视人间不公平之事,因此选了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加上福、禄、寿三星共十六星合为一个计量单位:一斤,每颗星则代表一两,南斗在尾,北斗居中,福、禄、寿在秤杆前部把守关健位置。在交易中若少给对方一两损福,少给二两减禄,少给三两折寿,以此告诫人们做交易要公平、诚信。

在改十两秤之前,赶农村大集时总能看到出摊的修秤工匠不停地在秤杆上划线、打眼、嵌铜丝、用油布抛光秤星。不论有几个修秤的都是排成一排出摊,没有面对面出摊的,修秤的行规认为同行是一家人,面对面出摊等于对着干,是本行业中的大忌。

如今,台秤、电子秤等已经主导了交易市场,虽然木杆秤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但那小小的秤星却承载了我们多少代人恪守的公平、铸就了中华民族诚信的美德。  

刘现辉简介

刘现辉,民俗画家、漫画家。原籍河北赵县,现居衡水市。专注于童年记忆、民俗风情题材绘画。作品有“童年记忆”系列、“童年日记"系列、“漫画笑看人生百态”系列、“典故传说”系列等。在长城网开设《画说民俗》《漫画百态》专栏。为各地方志、著名作家作品配图。现专职于搜集挖掘整理各地民俗画创作。曾游历祖国及世界各地,深刻领悟到民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根源。 

注:刘现辉画、邵宝明文